按照张兆祥的解释,此次中冶集团与中国五矿实施战略重组,不是简单的“连线”合并同类项、单纯地追求体量上的“巨无霸”,而是双方优势互补、强强联合、协同发展、做强做优做大、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联姻。
据悉,两家央企重组后的定位是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金属与矿产企业集团,以做国家资源安全的保障者、产业升级的创新者、流通转型的驱动者为战略定位,形成集资源获取、工程设计、项目建设、开发运营及产品流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和综合服务能力,大力提升在国际金属矿产资源领域的资本实力与竞争能力,为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安全和紧缺金属产品供应提供保障。
在张兆祥看来,战略重组构建起的具有先机优势的国家战略性行业发展平台,必将给企业增添新的发展动能,拓展新的发展空间,厚植更为扎实的发展优势,驱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。
沈翎亦指出,作为同是世界五百强的两家央企重组后,资产规模将超过七千亿元,营业收入也将超过五千亿元,利润总额近百亿元,或将晋身世界百强企业之列,在做大的同时,重组后的新五矿集团将提供从原材料供应、物流、贸易全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,并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做优做强国内外市场。
据重组方案,目前双方一致决定将重组三步走:在明年年内完成战略和管理体系上的融合,第二阶段企业业务的融合则在重组第二年进行,最后一个阶段是进行双方业务分类和细致的管控等内容的深度融合。张兆祥预计整个重组方案完成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。
自主选择
五矿与中冶两大央企的重组,有别于此前央企重组的两大特点是,一是整体并购,二是自主选择。
在此之前,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实行的是对等合并的方式,重组后的公司更名为新的公司,相关业务板块进行融合与人事调整的需求比较大,重组后对管理层的冲击比较大,因而推行的动力更多来自国务院和国资委,但是对于五矿与中冶而言,双方的业务互补性更大些,行政级别的差异性(一家是副部级一家为正厅级)也让双方能更好地着手于市场角度进行重组谈判。
记者翻阅两家央企的历年经营数据发现,从经营状况上来看,五矿集团的利润状况的下滑速度远超过中冶集团。五矿集团2014年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达到3437亿、42.55亿,相比较之下,中冶集团营收虽只为2158亿,利润却达60.3亿元,尤其是今年前三季度五矿集团的营业收入仅为1594亿,利润-29.97亿元,而同期中冶集团的营收为1448.42亿,利润是34.31亿元,要远远好于五矿集团。